阅读:5304回复:22
来,洛,正好边写边说,我心目中新世纪来最好的大陆流行音乐作品图片:5JGOF6MM0E4O0003.jpg ![]() 陈琳《爱就爱了》 张亚东、杨立德、捞仔、涂惠源、许常德、周笛、郭亮、梁芒,这种级别的制作阵容即使到今天在华语乐坛也是少之又少。《爱就爱了》是大陆音乐在新世纪初的一次主流式的突破,英伦摇滚的骨架融入indie和北欧摇滚的元素,让这张专辑听起来始终是独一无二。也是在这张专辑中,陈琳改变唱腔,从90年代的旧式抒情大歌女声过渡到了urban vocal,带领大陆女歌手在意识上跟上时代节奏。这张专辑是华语乐坛的里程碑。 |
|
|
沙发#
发布于:2015-07-01 22:51
图片:s11329850.jpg ![]() 图片:b8014a90f603738dad5a3b21b31bb051f819eca4.jpg ![]() 丁薇《开始》《亲爱的丁薇》 这两张专辑各有千秋,《开始》中丁薇和金武林完成了大陆流行音乐一次伟大的尝试。《爱就爱了》本质上还是主流的,贴合大众流行的,而《开始》这张专辑在新的音乐元素的尝试上显得更深入、更小众,因此也更为吊诡,未能进入主流。而《亲爱的丁薇》中,丁薇积攒了大量经验,成熟地收起了《开始》中凶悍得有些张牙舞爪的锋芒,而拿出了更加完善的创作,这张专辑也得以在保留丁薇式的,极度西洋化的格调的同时,更为贴近大众乐迷的审美。 |
|
|
板凳#
发布于:2015-07-01 22:55
get 只能明天啦
|
|
|
地板#
发布于:2015-07-01 23:00
图片:27824086.jpg ![]() 萨顶顶《天地合》 木桩很清楚,我痴迷萨顶顶很多年,不过我现在理性的判断仍然是:萨顶顶的音乐本质上是流行式的,其在民族艺术上的突破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万物生》这张专辑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制作水平,高晓松再厉害,也只是中国流行音乐圈中毁誉参半的肥宅(…),而《天地合》从意识到制作水平,都是和世界最前沿接轨的,Marius De Vries和Ross Cullum两位世界级制作人功不可没。这张专辑基本是萨顶顶这一流派的音乐作品的极限,之后她开始走下坡路,我个人还是非常希望她能重现这张作品的辉煌。 |
|
|
4楼#
发布于:2015-07-01 23:15
图片:7e3e6709c93d70cf5e05c5a8f8dcd100bba12b93.jpg ![]() 龙宽九段《我听这种音乐的时候最爱你》 龙宽九段当年以一种始料未及的热度火遍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学校园,随后又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早早解散,自此成为传说。这是一张非常indie,透出了沙发音乐色彩的专辑,唱片公司将龙宽和田鹏(网名九段)组合在一起时可能也没想过这两人能够完美地进入主流市场。龙宽清新的唱腔和极富R&B甚至Bossa Nova风情的创作在浸淫地下摇滚圈多年的田鹏精彩的编配下呈现出了别致的色彩。如果他们能够一直延续到今天,也许他们就是大陆的陈绮贞,然而,如今,我们只能对这张精彩的作品感慨世事无常。 |
|
|
5楼#
发布于:2015-07-01 23:16
|
|
|
6楼#
发布于:2015-07-02 00:32
![]() |
|
|
7楼#
发布于:2015-07-02 08:59
|
|
|
8楼#
发布于:2015-07-02 09:49
图片:2934349b033b5bb5c9c2445833d3d539b600bc7a.jpg ![]() 李健《似水流年》 是的,我知道《音乐傲骨》更成熟,知道《李健·依然》更具概念性,知道《拾光》的编曲让他的经典作品呈现得更完整,但《似水流年》作为他的首张专辑,已经展现了若干年后李健要带给我们的所有精彩:绝美的旋律,细腻的复调,富于人文气质的歌词,古典弦乐的大量运用,头声为主的优雅唱腔。这张专辑独一无二,若干年后的李健更是达到了无可复制的精妙。作为旧校园民谣的断代接班人,李健将这一音乐形态带上新的高度。 |
|
|
9楼#
发布于:2015-07-02 10:27
还做不到脱离影像听音乐的我……
![]() |
|
|
上一页
下一页